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享受孤独是迷你KTV走俏的内因,资本驱动是外因

[复制链接] 0
回复
342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2

主题

282

帖子

9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7-3 14:4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迷你KTV的出现其实也有两三年了,不过真正开始火爆起来还是到了2017年,我们蓦然发现在一些大商城、电影院里开始出现了迷你KTV,甚至还有人在排队等候着使用那一个个小巧的“笼子”。有人说迷你KTV是在享受孤独,也是在赢得个人消费者(独身、单身贵族)的青睐,是博取90后的消费习惯,是一种“反社交”的应用,也是窄应用。

   

   单身需求引爆共享经济?
   归根结底,迷你KTV迎合了单身需求,迎合了小众市场的用户习惯。不过,对于90后来说,这样的标签不正好契合吗?我们蓦然发现身边的90后很多不正是单身的倡导者,或者说独身的践行者,他(她)们奉行着独自“嗨”的过程,不喜欢成群结队,也不喜欢过早地涉足家庭,不愿意成家立业,就是享受一个人玩的自嗨过程。
   迷你KTV迎合的就是他们的需求,我们传统认知上的KTV一般是人多点才热闹,而且被冠以更多的社交属性,真正在意唱歌的反而是其次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那种场合里交流,呷着啤酒,吹着牛,或者谈着心互相扯着闲篇儿;麦霸们自然也会霸占着麦克在歇斯底里地进行宣泄,找不到这种宣泄氛围的人选择了自己的社交模式,在聒噪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放松,有时候,沉浸在几瓶酒之后的酣然入睡都是一种自由。
   对于90后来说,喜欢迷你KTV,自然就不是寻求这种感受了。他们在意的是自我空间,自我满足,自我陶醉或者自我享受的过程,尤其是迷你KTV无论你唱得如何,不会丢人,因为没有人在旁听,当然如果你唱的不错,也可以进行社交圈的分享,可以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更多的时候自然是自娱自乐,真正享受KTV的真髓。当然,有时候,迷你KTV也可以练歌,可以自己享受那种宣泄的过程和满足感,不用害羞,也不怕害羞了。可以自嗨,可以自我救赎,反正就是唱得有多难听也无所谓了,因为就是自己享受的过程。那么有人或许会问了,为何不在家自己锤炼?说白了,没有那种氛围,即使是自己住的单身贵族,有时候也需要在氛围内才可以放松自己,也才可以在自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
   当然,说是迷你,也不是就仅仅一个人,也可以两个人,大多数迷你KTV都是两把高脚凳、两个麦克风、两个耳机、一个大屏幕,三面透明玻璃围起来,再加一个触屏操作台,这就成了一个迷你KTV。很多玩过迷你KTV的人都表示,只能容纳一人或者两人的房间,尤其适合那些在朋友面前有点害羞,不太敢“放飞自我”的人。而有这种场景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
   其实我们也关注到,如今的都市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身行为者”。一人吃饭、一人看电影、一人购物,一人去KTV,随着单身消费需求越来越突出,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适合单身的消费场所。于是,我们看到了:共享洗衣免去了单身族买洗衣机的麻烦,私人电影院能让人安安静静地看自己想看的电影,连健身房也出现了全微信自助预约的个人健身房,没有教练员的卖力推销,也不会有人打扰你健身的过程。据说,在北欧、日本等“孤独经济”更发达的地方,满足一人份的消费需求已深入到社会方方面面。我们的市场在互联网不断抵达的空间和区间内,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开始出现,并且悄然地在占据着一定的细分市场。

   

   迷你KTV抢位才是关键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有人表示,迷你KTV收费偏贵,且隐私难保护。据悉,迷你KTV可照单曲收费,也可照时间收费,而且不同品牌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以友唱M-bar为例,北京地区单曲收费8元,15分钟收费20元、30分钟38元、60分钟58元。当然,这是在首都,在一些中小城市,显然就没有这么贵了。有的地方单曲是5元,有人甚至说,如果一小时58元的话,在一些普通KTV都可以唱3小时了。此外,曲库歌曲少,也是迷你KTV用户反应较多的问题。当然,新鲜事物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相信这些问题应该都不会是大问题,在共享经济的刺激下,价格更不应该成为问题。
   其实迷你KTV的出现,简单地归纳就是抓住了几个要素:一是共享经济模式;二是“害羞经济”的满足感;三是碎片化时间利用。如今,各大商场、电影院周边都能看到迷你KTV的影子,友唱M-Bar、咪哒mini K、Wow屋、聆哒等迷你KTV运营商,也层出不穷。据悉,咪哒mini K算是最早期入局的一家,自2015年下半年投放市场,目前遍布了全国500多个城市。友唱M-Bar去年6月份立项,目前在在全国共装机5000多台,覆盖约29个省份,140座城市。而与友唱差不多同期入局的雷石WOW屋目前装机量约为三千台。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元,较2016年增长92.7%,而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达120.4%。今年2月,唱吧宣布对咪哒mini K的运营公司艾美科技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随后,友唱宣布获得了投资方友宝在线6000万元的增资。可见资本已经开始悄然进入,那么市场的绞杀应该也为时不远了,我们看看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也就可见一斑了。
   当共享单车被快速催熟之后,有着相似逻辑的迷你KTV无疑寄托着投资人的希望。而且,现在的一些投资人以为,能通过试用产生正向现金流的线下硬件,设备是可以投资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看到现在共享单车已经有退出的了,在悟空单车之后,又有一家共享单车3Vbike宣布停运。当市场进入到井喷期之后,就是大规模的资本相互倾轧,这样做的下场就是会有一些资本跟不上的运营方最终无奈地选择退出市场。尤其是只想着圈钱的运营方更是如此。当然,对于迷你KTV来说,或许尚不一样,因为它有更多的固定性,但需要运营的精准投放,也包括后期的维护,实际上,或许加盟模式更能获得较好收益。
   有一种市场测算是:一台迷你KTV的成本在2-3万元之间,每台机器占地面积约2平方米,一线商场的月租金在1000元到2000元左右,加上网费、安装费等,一台机器总体投入平均在3、4万元左右,基于地段和客流量的差异测算,日流水三百到一千——如按500元/日计算,如果收回原始成本只需2个月左右,即便差一点的地段,半年左右也可回本。不过这是构筑在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应用,如果得不到用户的认可,尤其是在当地KTV水平总体衡量下,得不到用户的支持,那么这样的运营计算也基本是理想状态下的模式。

   

   市场需求导向是根本,服务提升是关键
   当然,既然是自娱自乐,必然要有其能够吸引用户的小手段才可以,比如,有的迷你KTV支持即使共享上传,有的支持打分模式,有的还会“做大量的算法,把用户的声音做修饰,会让你觉得自己唱得更好,甚至有些歌需要高音,你要轻唱肯定唱不上去,系统会帮你很轻松地唱上去。”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那就是被用户诟病的曲库问题,这个如果得不到解决,或者“盗版”严重的话,也可能“官司缠身”。毕竟现在市场的版权意识也越来越强。此外打通线上线下,依托活动增加黏性,引入直播元素等等都成为迷你KTV竞争的一种手段。对于迷你KTV而言,现在竞争的焦点不是靠价格吸引终端用户的进入,而是如何能够依托渠道优势把自己的设备先摆放起来,尤其是对那些人流密集,个性消费趋向高的市场是不是能够让自己的产品进入才是关键,比如大商城、电影院、繁华休闲街市等等场所。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会不会倒逼需求?这个其实我们还需要观察,因为在不同的低端对于迷你KTV的认可参与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地方需要排队等候,有的地方确实无人问津。这就是需求决定了市场导向。甚至,有人也表示怀疑,迷你KTV是否属于伪需求,因为新产品初期,消费者图新鲜而产生冲动型消费,这种情况下的“复购率”将会很低。不过,我们不可忽视的,休闲娱乐是刚需,碎片化消费模式在一定的区间和空间内还是有自己的市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及服务,那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追逐也是可能的。

   

   其实现在迷你KTV的宣传效应要更大一些,真正能否带来巨大的利润,或者快速回本尚不成熟。“迷你KTV有逼格能赚钱,三个月包回本,月利润不少于两万。”这些消息很多都是在忽悠人参与。有的人选择自购设备,有的人选择加盟模式,但无论如何,都会发现,仅仅有机器是不够的,因为商场的场地租金,无数其他品牌的挤压竞争,都是巨大的运营压力。更有意思的是,作为迷你KTV运营商最看重的影院场地,其自身经营迷你KTV的情况却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联合,或者是纯代理机制。
   我们也看到,现在出现的很多共享模式,也是对线下商业购物生态的补充甚至重构,并且在互联网线上红利逐渐疲软之际,有机会成为新的流量入口,这也给了投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时下各种共享模式能够兴起的原因所在,比如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而任何市场,资本的催熟都是关键的要素,一旦离开了资本的支持,那么市场的偃旗息鼓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文章来源于搜狐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