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优粮生活闫寒:让O2O复制像copy软件一样简单

[复制链接] 0
回复
185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1

主题

274

帖子

518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186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5 10:4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 亿欧导读 ] 所以怎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稳定的质量、还有最快的速度进行复制和扩张呢?其实要从品质控制、扩张成本还有复制速度这三方面来讨论,这条路其实是一条特别凶险的道路。
                        
                                                         
优粮生活合伙人,前银行核心系统工程师。
背景
优粮生活外卖2014年10月在北京上线。上线一年间,在没有任何
的情况下,通过深耕产品体系、供应链、信息系统等非营销领域,使自身从一个单店成长为拥有40余家分店、每日近万单的外卖连锁品牌。
简介
上周阿里12.5亿美金入资饿了么的消息传来,巨头入场的号角再度吹响,不少人都预言说“饿了么是O2O领域最后的一块大肥肉,如此一来,O2O已是BAT囊中之物。”小编觉得这种看法还是过于简单,撇开大的O2O领域不说,单就说
这一个领域,你只看到百度、饿了么(阿里)、新美大(腾讯)的钞票在燃烧,却没有看到在餐饮这个产业链上,巨头们目前在争夺的标的其实也只是切中了其中的两个环节。
蘑菇街CEO陈琪曾在一次分享中说,很多大公司背景的人,只是因为看到一两个feature,就觉得
这事儿很简单。身为智能硬件创业者的某RC用户也曾私下对小编说过,“有些媒体文章写的很好,但是一看就没去过工厂。”当你想要开始创业时,不妨对产业链做一次像闫寒一样细致地拆解,之后就很容易看到,你眼中的痛点,在整个产业链中位于哪一环,它的价值几何,你以此切入这个产业切得能有多深。在闫寒看来,你切得越浅,你的壁垒就越难以建立,最后只剩下一个武器——规模,换一种说法就叫烧钱。
互联网思维经常会做的Free service,免费、贴单、做流量。这件事情碰到制造业的时候就是死路一条。碰到制造业的时候你怎么免费贴单?你的成本、亏损。因为你做一个代码的时候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我在做制造业的时候,我所有成本都是边际成本。那我在做这样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用free service,我来贴单,贴的单量除了能形成一个漂亮的投资数据以外,是没有任何实际资产价值的。
这段话出自2015年夏天,一个家具制造业O2O创业者口中,放在当下的资本环境中看,把段落中所有的“制造业”替换成“没钱的时候”“O2O”也并没有一丝违和感呢。
既然如此,有没有在一分钱不烧的前提下做O2O做的还不错的呢?有,本期分享者闫寒的不烧钱O2O三板斧是这样的:
1、全面切入,建高壁垒
2、明确资源分配:营销VS体验
3、复制扩张——标准化品质、信息化复制、利益分享加速
附全文

外卖生态链及相应商业模式解读
大家如果想做一个能站得住脚的一个事业,肯定要有自己的壁垒让别人打不进来。外卖O2O这里面的玩家有很多种群,各个种群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这里我首先分析一下外卖的价值链:一个外卖店的小老板,在两年前外卖平台还没有进来的时候,这些小老板他们要做什么?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去买菜,然后他们买完菜回来紧接着就要去发传单,发完传单之后店里还要忙着切配的事情,然后厨师还要炒菜,炒完菜还要打包,后面包括接电话、配送还有客服。他们还要不断的去招聘送餐员,招聘店内的小工,还要去培训管理人员,然后他们每天晚上还要算账,这一算账可能就算到很晚,这些事情需要从早忙到晚。
还有一些事情比如店的IT系统,其实IT系统每个店都需要的,包括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在基本上一个品牌就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包括包装设计、传单设计、菜品研发,这些东西又是一个小店搞不定的事情,因为它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去做的,一个一天卖个一两千块钱的小店,怎么可能投入10万去开发一个IT系统呢?那么这些就不是能从早忙到晚能解决的了,这就是一个想得而不可得的事情。
所以这里面的各个环节大部分的外卖店,他们其实并不像李彦宏马化腾这些牛人做的事情,大部分外卖店从业者都是很普通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是没有精力把每个环节都做好的,也没有财力去做那些专项投入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这些菜做的这么烂?后来发现是因为这里面的环节太多需要投入的也太多,从业者资质太平庸,这些问题导致了你在外卖平台上随便点一家外卖,可能80%吃不到自己满意的菜品。
上面这些工作环节既然搞不定,那如果有人帮他们搞定了,是不是就有价值。所以这每个环节就是一个链条,这些环节就共同构成了一个很长的价值链,这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看外卖平台里最大的几个玩家,比如说美团、百度和饿了么等等这些订餐平台,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一开始他们做的就是把外卖店的菜单搬到了线上,所以外卖店的老板就不用出去发传单了,客服我也不用接大部分的订餐电话,我直接就出小票了。所以这些外卖平台,它切入的价值链是发传单这个环节,还有客服的这个环节,现在可能有的也切入配送环节了。总的来看这块是切的是比较浅的,因为每个商家都会登陆好几个平台,客户也是谁的补贴多跟谁玩,至少我是这样子,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大部分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所以这里面有壁垒,但壁垒很浅。这种时候它唯一的壁垒就是规模,所以这里一定要有土豪干爹之类的,几个亿的砸钱扩张自己的规模,支撑公司的估值就是海量的用户,还有天价的交易额去支撑公司的估值,这种模式他们可以现在不赚钱,但现在想切入这一块已经很难了,这种玩家就是疯狂扩张烧钱的人就能活下来,没有钱的人就死了,都是超级土豪。
还有一些玩家就是帮助买菜的,比如说饭店联盟还有什么大厨网这些。他们其实切入的是刚才提到,那些从早忙到晚的小老板买菜环节配送环节,这些环节其实在价值链中的占比更高一些,因为它毕竟牵扯到实物交易了,这些物资交易、包括物流都牵扯到了,他们的价值链占比会更高一些。他们的壁垒一半是来自物流的专业能力,一半还是来自于规模。这种玩家不用担心这个领域有老大就没有老二了,谁也很难去垄断这个领域,因为它是落地的。但是它也需要做到很专业,物流效率一定是要专门搞物流的,我不能一个小白用户就进来,我连物流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给人家搞配送。这里面壁垒一半是专业一半是规模,这里也适当的要伴随着烧钱。
还有一个模式也是我们在努力做的模式,我们其实一开始就坚持了不烧钱的理想,也因为我们确实没有钱可以烧。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只有建立了足够高的壁垒,才能够不烧钱也能活下去,所以在这个价值链上我们要切入能切入的所有环节。比如我们把能不在分店解决的问题都自己集中解决,比如研发菜品这一块,我们有专门研发菜品的团队,制定产品的标准,然后由我们的中央厨房进行比较精确的定量的切配。然后还有统一的配置调料包,还有打包冷链运送到各个店去。包装也是我们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的,这种包装我们给几十家店定,它的量级也很大,实际上我们成本也就能降下来。包括宣传品和生产工具,宣传品配送包都是我们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的,分配到各个店去。
这里面还有软件这些无形的资产,软件也是我们自行研发的SaaS系统,也是直接部署到各店去他们所有的生产流程中。在管理上我们也能进行协助和把控,最终我们生产出来的其实是一个质量统一的这种菜品。所以我们品牌也可以输出出来,我们就把它全都贴上我们的品牌,也是给予了品牌支持。这样我们其实就把外卖店,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从早忙到晚的事情,给他们省去了一大半,这个老板不用买菜也不用切菜,也不用发传单了。
所以最终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我们的服务,还有一些随之带来的价值的提升,这样能够让他们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这样一个素质这么一个能力,他们最终做出的一个东西让大家能看到,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外卖,这样就是我们所拿到的结果。最终也是外卖店能靠口碑、靠客户体验提高了收入,我们也一起去分享这部分产生的价值。
外卖初创企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
我们要把资源投入到什么地方去?一个创业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有两种选择:我可以像黄太吉一样在营销上面投入很多资源,或者我们像某些百年老店这种把资源投入到产品体验上去,总要选一样,我们没有这么多钱或者资源把两个事情齐头并进。这里面很有意思,其实是可以拿数学的方法算出来。
比如我们来模仿著名的三体黑暗森林定理,我们先预设两个不证自明的公理,一个是所有外卖店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个大家肯定都没有意见。还有一个就是外卖店配送范围内的总人数是固定的,这个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的值,你只要不盖新楼或者把楼拆了,它的人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公式:
营业额=消费人数×人均消费次数×客单价
但这里面三个因子:消费人数、消费次数和客单价里面。这个消费人数就是你的配送范围内的人是恒定的,其实消费人数也是固定的,你再怎么做市场也就是周围这些人知道,那么这个数你是不能改的,客单价这个数你也不能改,因为大家卖的可能都是地三鲜,不可能人家卖16你去卖30,客单价你也没有办法去动。那么你唯一能动的是什么,就是人均消费次数,就大家觉得你这个好吃体验好,我下次还订,如果你体验不好下次我就不订了,这里面人均消费次数就差了很多。
这一块才是真正我们能有所作为能影响的一个因子,那么这个因子需要靠什么去影响?就是要靠产品体验去影响。你做营销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作为外卖来讲,必须要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产品体验这一块,产品体验做不好的话营销再好,你获得的用户是有限的。
如何进行餐饮外卖复制扩张
其实扩张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速度。我们先说成本:现在餐饮的趋势大家还是都希望做连锁,扩张自己的品牌。那么现在餐饮这方面大家会看到,有一些品牌扩张的过程中就倒了,有的品牌做的越大口碑越烂,有的所谓餐饮加盟这个领域90%都是骗子,他们都是收了一次性的加盟费后面就不管你了,其实也不是他们不管你,不是他们不想管你,是他们管理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他们干脆就不做管理这块。
所以怎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稳定的质量、还有最快的速度进行复制和扩张呢?其实要从品质控制、扩张成本还有复制速度这三方面来讨论,这条路其实是一条特别凶险的道路。
品质控制这一块我们可能是要以标准化来实现品质控制,对照下我国现在的餐饮业态,大部分的小型餐饮店还是停留在手工业的时代。这个老板是完全靠经验来运营这个店铺,菜品的口味完全靠厨师控制,这种店它想复制自己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标准可以参考,所以复制出来一定是另一个孤品,这种店是没有办法进行连锁扩张的。有一些餐饮公司已经进化到了工业时代,他们有一套统一的半成品加工流程,还有调料配方也是统一的,大家大街小巷看到的那些大品牌都是这个样子。
但这里面是有一个问题的,就是你的品控是可以实现的,但仅是可以实现,你要实现它需要花费多少的成本呢?就很多的店它的品控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究其缘由,可能就是目前成规模的这些餐饮企业,都是以堂食店为主的。但堂食店的获客成本、获客环节是在线下的,交易环节也是在线下的,服务环节也是在线下的,这就意味着你运营的重要指标都没有办法去信息化。所以这些分店对总部来讲它就是一个黑箱,这些监控这些管理都需要人去做,这种管理成本是巨大的。所以这个属于连锁堂食店的天然缺陷,就是这些环节它不能全盘信息化,就算你把品控搞定了你也不能搞定品控的成本,所以你的扩张之路是非常费劲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很多加盟店连锁店做的越大它就越烂的情况。
但怎么解决扩张成本的问题?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信息化。现在既然主流的餐饮都是堂食,它们解决不了扩张成本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只做外卖,因为外卖是可以全盘信息化的,订单是从线上下单的,所以我们整个服务入口都在线上的话,我们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信息化,这样我们就可以靠IT系统去管控它,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
IT系统足够完善,我们就可以通过数据指标,还有数据模型去进行自动化的监控和管理。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管理团队,可以永远都以小规模的精锐部队这么一个形式存在。所以现在我们做到了总部不到10个人,但我们能够管理40个店这样一个盘子,这个对于节省成本来讲是很好的。所以我们有了标准化的产品体系,我们又有了一套完善的IT系统去进行配合,那我们的这种扩张方式就可以类似于信息时代软件COPY的方式去扩张。我们的复制成本是很低的,复制速度也会很快,所以我们是选择了这么一条路,这是一个扩张的成本的问题。
扩张速度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你扩张顺利也要有人接你的这些活,那我们复制速度就是以一种利益分享的方式来体现,就是我们把标准化还有信息化的难题解决了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招商。但我们觉得与其派人沿街扫店,不如真真切切的让现有的合作方看到利益,让他们给我们进行口碑传播,所以我们就定下了“让分店干富士康的活挣苹果的钱”这样一个利润分配策略。
简而言之就是,把所有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全都搞定,让分店只做这些有明确执行标准的工作,就是类似于富士康;但是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属于分店的,我们只抽取一点点的营业额作为我们的管理费。所以对于分店来说现在是这样一个局面,我就算没有学历也没有任何经营餐饮行业的经验,但我只要肯干肯吃苦,我按照你们的规矩标准去执行这种管理工作,那我就是一定能赚钱的。而且这里面大部分的盈利是归我的,我的收入是要比大部分白领高很多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店老板都是白领辞职做这件事情。他们做这件事情发现,我现在既有了一份自己的生意,然后我的收入又要比一般的白领高很多,相对上班的人我又有自由,所以这个是我们吸引大家快速加入,快速扩展我们业务的一个关键点。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说,我们北京大望路店的店长,他之前就是一个小白领,大专毕业的一个小白领,之前的月薪不到5000。这种打工仔现在开店,他的店营业额将近一个月30万,他的净利润将近10万。这些人就会成本我们有力的传播节点,这个是我们快速扩张的一个方式吧。

来源:亿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