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移动支付、线下成本低令“租赁经济”变“共享经济”

[复制链接] 0
回复
43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2

主题

282

帖子

9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7-13 15:05:25 | 只看该作者 |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2014年,大洋彼岸那头,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异军突起,先后获得数十亿美金融资,估值达到500亿美金以上。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供需更有效率的连接,从而让出行更方便、旅游住宿更便宜。这是互联网的胜利,也是经济学的胜利。2017年,大洋彼岸这头,共享单车、充电宝、K歌亭大行其道,先后也获得数十亿美金融资,估值也接近100亿美元。然而,这次所谓的“共享经济”其实不再是“供需端对于闲置资源的分享”,而更像是“租赁方让大家共享某些资源”的租赁经济。
“租赁经济”能否产生独角兽公司?一两个月内就融资四五轮的创业公司到底能走多远?
线下低获客成本推动租赁共享
其实,“租赁经济”很早就存在了,以前旅游景点可以租赁自行车,饭店也可以租充电宝,体育场馆可以租篮球,各大机场可以租车等等。为什么今年“租赁经济”突然火了呢?
首先,是因为“智能硬件”的普及,摩拜出了智能锁,所以才可以停在大街上让用户使用,而并非以前放在指定的店面去租。
其次,是因为“移动支付”和信用机制。以前租赁的话需要押金和身份证等,现在随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流行,一是方便了很多,比如以前抓娃娃需要到处换硬币,现在只需要扫码,二是有了信用机制,这样就算破解了智能硬件,也会面临法律和信用风险。
最后,是因为线上的流量成本已经高到无法承受,一个付费用户的成本需要500甚至1000元,而线下付费的用户遍地都是,所以资本逐利的本质让热钱都流到了线下。
在移动支付的大背景下,智能硬件和信用机制让“租赁经济”更容易的根植到了线下,最后资本的热钱将这些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共享”充电宝掉入小渠道的逐利陷阱
共享充电宝是小渠道“租赁经济”的典型,将大量的充电座(小电)、充电宝租赁箱(街电)放在城市里的餐饮、按摩、KTV等店面里,让用户可以在消费时选择租赁。
之前腾讯科技对使用率做了一个调研,发现“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率很低,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回本,但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问题。
首先,本身这些小渠道商家是有自己的充电宝租赁的,只要押金、不要租金(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同时也为了延长用户在店里的消费时长),在充电宝上他们的成本和收入都是0。
但是共享充电宝进入商家后,用户需要为租借充电宝付费,商家也额外多了很多风险和流程,比如当充不上电、支付问题、充电线损坏等问题出现时,用户不会对充电宝企业而是对商户产生了负面情绪,并且店里的实际问题需要商户去解决。
所以在新的模式下,商户分到了一小部分收入,但是也承担了不少的成本,其实他们获得的利润还是0(甚至小于0,所以最近才会有大量的商户退出合作),而原本他们自行租赁充电宝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次,充电宝本身的门槛极低,商户自己拿出小米充电宝不就行了吗?大量小渠道在利益受损的时候,可以迅速切换到别的平台,或者回归自己准备充电宝给消费者的模式。跟大渠道不同,他们不会统一行动,反而会更加市场化的快速选择。
最后这些“共享”充电宝企业就会发现,大量的小渠道客户会不断的要求更多的分成收入,直到挤压到这些企业本身的生命线、长时间都无法回本,结局就是“共享”充电宝还没有成为独角兽,就已经沦为一个不赚钱的笨生意
K歌亭、娃娃机进入大渠道的红海竞争
和“共享充电宝”不同,自助K歌亭、娃娃机、咖啡机等企业进入的是商场、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等大渠道,他们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去铺设数百万的小渠道客户,只需要攻下关键的大渠道客户就可以了。
但是,大渠道也有大渠道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竞争的非市场化
你要说服一个餐厅放你充电宝机器很简单,只要开价和服务超过他们的心理期望,当场就可以成交,第二天就可以产生交易。
然而大渠道的谈判周期会更长、需求会更复杂、还会伴随着很多不稳定性,拿K歌亭为例,上海因为友宝的市占率较高所以友唱进驻了更多商场,而北京因为唱吧的原因所以咪哒K歌覆盖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竞争的非市场化,导致了K歌亭的覆盖速度将会很快达到瓶颈,然后随着各大商超、互联网企业、线下巨头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又会继续瓜分线下场地。反而,小渠道客户的平台如早期的美团和现在的充电宝企业,规模化的速度要快得多。
同时,在非市场化竞争、无法规模化扩张的前提下,K歌亭本身产品也毫无门槛,用户感知也毫无辨识度,所以对于商场而言,更换K歌亭的成本也会很低。
而谈判周期过长、市场规模化速度慢、更换成本很低的条件之下,大渠道市场更快的进入了红海。现在商场对于K歌亭的租金要求已经从最初的免费合作、到后来的3000-5000一个月,现在很多商场已经开口要20000元以上一个月(商场老板也是看新闻的,对于K歌亭3个月回本的传闻很了解)。
在这样的红海竞争下,K歌亭不仅无法快速扩张,还要面对水涨船高的租金,想回本可能就不是一两年可以做到的了,最近大量的新闻也报道了K歌亭代理商的困境——签不到渠道、回不了本。
而K歌亭这种帮人们打发时间的产品,最后还要面对王者荣耀等手游的降维打击,刚刚发力,就已经举步维艰。
共享单车如何解决“公地悲剧”的困境
相较于充电宝、K歌机的困境,共享单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行车不用付给政府停车费!在5-10年前,城市里停放非机动车的地方,还有大叔大妈收着1元/1小时的费用,现在政府出于造福老百姓的初衷,让这些区域都免费、成为了公共资源。
然而,祸兮福之所倚,共享单车成为了风口上最幸福的猪,但也会迎来经济学上经典的困境——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英国学者哈丁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举例,在公共草地上养羊,而大家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会疯狂的养更多的羊,最终导致草地资源被消耗殆尽、大家都破产,变成“国家所有,人人都有,人人都没有”的悲剧。
所以本质上,共享单车成长最快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需要像充电宝、K歌亭、娃娃机等企业那样向渠道“支付租金”!他们合理占用了公共资源,向消费者租赁产品,自然是一本万利的——要知道那些充电宝、K歌亭企业,本身产品成本在成本结构里的占比就很低、倒是租金占了最大的比重!所以这并不是技术或产品的胜利,而是占了“免费渠道”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反过来想一下,中国政府会让你“免费薅羊毛”吗?当各地政府发现这一问题后,终于开始对共享单车进行限制和整顿,当然,由于各地政府的反应速度、对互联网的理解较慢等客观条件,共享单车已经一飞冲天成为了理论上的独角兽。
但未来呢?经过政府多次讨论、层层立法后,假设各地政府最终将产权明晰化,回归原来的1元/1小时,共享单车还赚钱吗?这是一笔很简单的账,我相信哪怕停车费是1元/24小时,大量的共享单车企业也无法盈利,他们可以应对竞争和盗车,但一定无法承担“渠道的租金”——这个看起来理所当然、但是他们逃避了很久的问题。到那一天,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一年疯狂丢上街头的数千万单车,一辆辆再搬回来。
在热闹的资本派对下,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地悲剧的困境,而且目前看起来这是没办法解决的,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纵观近十几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有“占有免费公共资源”而最后成功的大企业吗?有“薅着政府的羊毛”赚到了钱的企业家吗?
借力资本但不可以“反经济”
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事。
泡沫还是巨头,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反经济的企业经过多轮融资,就可以做大吗?看看河狸家、功夫熊等上门O2O吧,他们增加了用工的成本、降低了服务的效率、却通过融资来降低价格,前期订单蹭蹭蹭涨,最终的结局还是失败,因为这是“反经济”的。
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共享经济”(其实是租赁经济)的企业。充电宝在小渠道市场,没门槛、切换成本很快、议价地位也低,最终随着小渠道要价的慢慢提高,很快这就变成了一个笨生意。
K歌亭、娃娃机则是要面对大渠道市场,渠道非市场化、谈判周期长、扩张速度慢、还要面对战略投资的圈地,在还没有形成用户辨识度的情况下,大渠道对他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租金成本水涨船高、最终不再产生利润。
而共享单车更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和各地政府的博弈下,共享单车先胜一筹抢先瓜分了公地、薅到了羊毛,但随着产权明晰化和公共资源制度的改革,共享单车即将面对“最大渠道”的收租。(文章来源于亿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