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美菜网或是O2O资本泡沫 行业渗透率仅有5%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6

主题

606

帖子

21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3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7 11:5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最近消失了一段时间。   因为后台有朋友留言说能不能扒一下美菜网这类伪O2O农业创业公司。我想了想,农业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生计大事,怎么能让那些浮躁的创业者和不知羞耻的投资者糟蹋呢?
  所以我跑到北京和上海的农贸市场上蹲点了一阵子。
  最后确认了这个事实:美菜网没有前途,只是又一个滴滴式的O2O资本泡沫。
  这两年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基本上把农贸市场都拆了,于是冒出来一批创业公司,基本模式就是想用app商城来替代实体农贸市场,重新搭建冷链和仓储系统,建立一个类似于京东的交易平台。
  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性感,但现实很残忍,不要忘了此类模式的鼻祖京东自己还没盈利呢。
  我不是说所有的此类创业都不对,但是美菜网绝对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泡沫。
  一个估值20亿美金的公司行业渗透率却只有5%
  美菜网的思路是连接传统农贸市场的小商贩和餐馆。目前已经融资30亿元,估值20亿美金,俨然农业领域的滴滴。
  这样一家公司对市场的渗透能力有多高呢?我们来看一组数字。
  中小餐馆食材需求差异性巨大,而农产品(000061,股吧)没有标准,相邻两家餐馆的食材需求因厨师的不同也会千差万别。例如同一家餐馆5种不同种类的茄子对应的是5个不同的菜谱。每家餐馆日常需求食材品类3000种左右。
  中国农产品的SKU(最小库存量单位)约10万种左右,美菜的SKU仅5000左右,只占到5%。在一线城市任何一家小餐馆要养活自己,食材需求的客单价也不会低于2000元/天,而美菜的客单价仅平均200元/天,只有10%。
  如此少的品类根本匹配不了中小餐饮机构的复杂需求,更不用想高档餐馆了。
  但你知道为了实现这么可怜的市场渗透率,美菜的成本有多高么?
  美菜仅北京员工就1000多人,日销售额仅100万左右,月负利润1000万左右。在未完成最小闭环的情况下此模式已复制100多个城市。
  规模化的成本太高啦!
  压根没有形成商业闭环
  美菜网还没有形成商业模式的闭环,便跟所有的O2O一样急匆匆的去搞规模化,想要用简单粗暴的扩张来掩盖商业逻辑的缺陷。
  而真正可怕之处在于:美菜网根本没有能力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因为它不但没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
  说白了美菜就是重建了一个不专业的城市农贸批发市场,雇佣了一群不专业的农民工包装、分拣了生鲜然后自己配送。中国的农产品是由遍布全国的约4200个城市农贸批发市场组成的传统网络进行流通,每个城市农批市场是自然选择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因为农产品没有标准,靠各个环节从业人员的口碑和信任在流通,农业从业人员每天工作16小时,每个环节的产业链已经运营到极致。
  要知道农产品每经过一次人工分拣包装损耗率不低于10%,美菜的重新分包分拣令损耗更加无解。美菜雇佣的农民工对农产品外行,在配送中的损耗也不低于20%。
  直白的讲,美菜的链条重建是无谓的浪费。
  他们只是在用表面的规模化来忽悠投资人入场,而基础的商业逻辑始终站不住脚。
  不懂农民的美菜网必败
  中国的农民未必有大智慧(601519,股吧),但是一定有小聪明。
  农贸市场的小商贩,每天按照分毛来计算收入和成本。他们与小餐馆早就形成了高度的信任机制和低成本的配送体系。这种多年以来基于传统契约精神所自然形成的供应网络,其运行效率高于任何外行人的商业逻辑。
  今天你给农民补贴,他们很开心用你的app,可是晚上一想不对劲,马上就会卸载掉。
  他们的用户粘性要比滴滴的客户小得多。
  美菜网的投资人蓝湖资本在解释投资逻辑的时候,说了半天最后只有规模化一条算是接点地气。
  实际上,这些投资人对于O2O真正追求的并不是解决所谓农业问题,而是通过规模化扩张形成庞大的估值效应。
  但问题是规模化可以扩大资本估值,却并不一定能够降低成本。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定律常常被不经大脑的滥用。生产一款产品和复制一个商业模式完全两回事。虽然中国很大,但每个城市的市场是隔离的,城市之内各个供货区域也是相对隔离的。
  除了App之外,你的一切生产要素都需要重建,规模化定律无法发挥作用。
  你在北京成功了,并不代表你在上海、广州、深圳也能成功,其中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而大多数O2O的创业者也是死在这个常识里。
  农业互联网+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可能靠现在这些履历光鲜、急于求成的的外行人取得成功。
  只有那些在农业一线摸爬滚打,与农民和小商贩们天天打交道的人才有一丝可能成功。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我相信已经有这样的团队在稳扎稳打的成长。
  创业,先不要想着颠覆,先学会用常识思考问题再说。
注:本文转载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