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法律服务O2O,只是看上去很美?

[复制链接] 0
回复
32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5

主题

85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18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2-23 10:3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出行可以网上约车,吃饭可用手机点餐,几乎各个行业都诞生了引人注目的明星互联网企业。那么,“互联网+”会给法律服务业带来什么影响?“互联网+”潮流下,O2O模式可否用于法律服务业?  法律服务与互联网若即若离
  在中国,互联网已经让很多行业开启了变革之旅,但是在每年市场规律高达1000亿元的法律服务业内,双方的结合一直“若即若离”。
  狮吼网联合创始人陆海天介绍,中国的法律电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律师+淘宝+新浪模式”,比如找法网。特点是,前面是一个门户像新浪网一样,后面加了淘宝模式,各种律师可以在上面开自己的店。比如说搜索“离婚”,呈现的是所有做离婚案子的律师。中国现在跟法律有关的网站上千家,30%是这种类型。
  第二代是标准化的法律服务,核心资源提供廉价的法律劳工,向消费者收钱。比如请律师起草完一个文件可能花5000元,现在通过网上服务可能300元就搞完了。
  第三代是增量市场下的垂直领域服务。有一个律师成立一个团队,专门替物业公司催讨物业费,2014年1月份在武汉成立,2014年他们的盈利额到了1500万元,这就是在做增量市场。
  第四代法律市场将是大数据和征信系统的时代,这意味着谁能掌握下一代模式,谁就会成为“互联网+法律”的趋势领军者。
  陆海天认为,总体来看,中国的法律电商市场不成熟,规模较小,并且业务模式雷同,导致竞争激烈,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法律电商为何火不起来
  随着互联网风头渐劲,O2O模式(线上到线下模式)大行其道,它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各行各业争先转战电商,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法律电商始终不温不火。原因何在?是市场规模不够,还是创业方向有误?法律服务与电商的“基因冲突”,被认为是一个现在尚未克服的难题。
  众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勤贵认为,法律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困难具体表现为:第一,法律产品没有标准化,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很难复制到网上。
  第二,现在大量O2O的服务里面,实际上是去掉一个连接的平台。但是在法律服务行业里面做O2O,是要直接把律师和客户之间连接,还是直接为我们的律师事务所获取客户?现在仍无定论。
  第三,法律服务是低频次的,而O2O是高频次、低价的服务居多,比如滴滴打车,用户今天用了,明天还用。而在法律电商,许多客户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
  天同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蒋勇也认为,法律电商没那么简单,最核心的难度是,如何能够像商品一样定义法律服务,如何能够像购买行为一样期望体验。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还会面临更多纯互联网的问题,比如说,流量从哪里来?法律服务低频化如何克服?
  互联网会带来哪些变数
  一般认为,“互联网+”对各行业发展主要带来两大影响,一是拓展了服务半径,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落实到法律服务市场,同样如此。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傅蔚冈认为,传统的法律服务都是本地化的,如果杭州的律师要到北京去调取档案,以前只能自己跑,而现在通过法律电商,可以在线上完成下单,从而联系到当地的律师,代理调档,大大缩减查档的劳务成本。同时,如果客户可以对服务提供者打分,并客观地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那么就可以让客户更好地选择律师。
  “我们现在需要的很多服务,对律师而言是很简单的,而对一般人来说,是有一定门槛的,在价格不透明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价格畸高。但有了互联网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另外,在一些边远地区,互联网可以让被服务者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寻找到更多的法律服务提供商。”傅蔚冈说。
  关于“互联网+法律”的发展前景,傅蔚冈认为,革命性的产品可能是非法律职业人员完成的。业外人更容易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产生颠覆性的产品和服务。高利润可能不是来自于高端客户,而是平时我们可能都“看不起”的服务。如果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相信互联网法律服务做大做强,是指日可待的了。
  先行者的探索与思考
  尽管法律服务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拥抱互联网潮流,是法律服务业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很多法律人就此进行了探索。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宁的实践,是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法律社群,定期组织活动。在他看来,互联网法律社群今后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撮合交易的平台。在社群内部,因为同时具有服务提供者和需求提供者,可以形成这样简单交易闭合的平台;二是虚拟律师。美国已经产生了虚拟律师事务所,但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随着互联网社群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三是众筹。可以设想一下,某些商事案件前期需要支付非常高的成本,有这种诉讼融资的话,很多人可以参与进来,向当事人提供资金上的援助,帮当事人打赢一个案件,案件胜诉之后,参与众筹的人分享胜利的果实。
  成为网络大V,撬动法律业务,是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的成长路径。他在知乎的社群上已经有了40万粉丝,10万个点赞,回答了1730个问题。他的高品质文章和互动,树立了他在互联网上的个人品牌,也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
  “互联网的特征之一便是‘去中心化’,具体到‘互联网+法律’的语境下,法律服务有可能会因此‘去中介化’‘去律所化’。通过知识管理打造个人品牌,形成群体性认同,进而带来案源。”王新锐说。
  做中小企业的网上法律事务部,是法律电商法海网的定位。其创始人陈一凡认为,法律服务的最大优点是,信息即服务,在线完成闭环服务。法律服务可以完全在线,提供共享经济,利用互联网解放服务者个体,合理配制闲置资源,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法海网的团队目前有18个人,目标是做中小企业外包的法律服务平台,力求效率更高,费用更低。
  法律电商“知果果”致力于知识产权领域的互联网服务,其招牌是免费商标注册。创始人刘思思认为,对用户的教育宣传是法律电商起步的重要一步。互联网法律服务并不是把服务项目放在互联网上,人家就一定会来,对用户的宣传和教育是非常核心的环节,不能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