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供应链把控“变形”,O2O变“硬”或有钱途

[复制链接] 0
回复
23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6

主题

606

帖子

21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3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4 10:3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原标题:供应链把控“变形”,O2O变“硬”或有钱途)

O2O的监督机制主要基于事前人为审核以及事后消费反馈,但事中难以实时掌控。从这个角度说,一次投入,长期以交易数据来监督商家,比评价数据更加客观与简洁。

[辉常道]

上周,美团与银联合力推出云闪付产品,推出其美团收银终端,随后又基于美妆开放平台加以推广。许多人认为这是其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后一次支付落地,形成闭环;但实际上其对接的是光大银行,自己的钱袋宝还没用上,在笔者看来,这个合作模式更重要在于银联终端,通过pos机构建线下准入门槛。

一直以来,O2O是互联网轻业态颠覆传统产业的一把尖刀,先是通过补贴建立足够的用户规模,反过来基于用户规模形成的评价体系来扩大供应端议价权。实际上无论从百团大战到打车软件的红包大战,都基于前端入口+后端数据的基本逻辑展开的。

但反过来,O2O被诟病的则是线下端对供应链资源的把控能力,一直以来,其供应链资源基于地推,以提成的方式吸引优质供应链资源入驻。但地推毕竟基于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了扩大产品多元性,供应链的把控难免动作变形。无论是58的房产中介,滴滴的各种猥亵杀人,饿了么的黑外卖,都是平台方无力绝对控制的产品,毕竟其为了轻资产放弃了对产品的实时监督力。

从这个角度,在笔者看来,O2O变“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首先,O2O的监督机制主要基于事前人为审核以及事后消费反馈,但事中难以实时掌控。从这个角度说,一次投入,长期以交易数据来监督商家,比评价数据更加客观与简洁。

同理,这涉及到另外一个“尚未分出胜负”的行业———快递最后一公里,目前这个领域包括基于社区便利店的到家模式,基于共享经济的“自由快递人”以及基于快递柜的自提三种,但到家模式与“自由快递人”都占用了非自有员工的时间成本,笔者更倾向于后期运营成本更低的快递柜模式。

与此同时,硬件端可以建立更高的准入门槛,通过补贴导入的用户大部分并不是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谁家便宜用谁家,也因为此大家都不敢盈利,但基于硬件起码补贴停止了,硬件还摆在那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最初的涉足应该是电影领域的自动取票机,它给用户提供了“选座”的增值服务;同理,美团这次的智能终端也给美妆业务带来更便捷的“会员办卡”机制。

当然,在笔者看来,变“硬”了可以更有效向B端生意渗透。目前,大部分O 2O平台基于用户规模为商家提供的价值主要是营销,猫眼电影向电影发行渗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外卖平台给商家提供的价值,主要也是新店、活动促销以及淡季补充客流等营销性价值,这主要还是基于C端交易产生的价值。

但上述亦提及,靠补贴累积的C端用户价格敏感性高,这意味着其客单价有天花板,而其客单价反过来亦制约着B端供应链给平台的渠道价值,也因此,这个营销价值很难覆盖其庞大用户规模的运营成本,或者起码无法兑现其用户规模最大价值。与此同时,B端客户资源以及数据将是接下来“企业互联网”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掌握“硬”渠道才有开放平台的号召力。这个市场并不是明显的价格敏感型,低价也“堆”不出用户规模,但反过来金融则是其巨大需求,而金融最核心的环节即是风控。掌握金融风控的核心数据,包括美团等企业也可以以开放姿态吸纳更多的金融服务,以及随后的产业链服务第三方提供商进驻,这也是美团同时推出智能终端PO S以及美妆开放平台的原因,通过“第三方产业链服务平台-智能终端平台”两者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简单说来,基于C2C交易产生的B 2B服务才是一个更大的“蛋糕”,一笔支付带来的收单价值并不明显,但形成规模的支付数据,所延伸的产业链与金融价值更加诱人。

南都经济评论员 蔡辉

(原标题:供应链把控“变形”,O2O变“硬”或有钱途)

注:本文转载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