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神州专车终将上市 为何选择国内市场?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6

主题

606

帖子

21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37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18 09:3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风向标
这几天,神州专车新三板上市获批,即将摘得“专车第一股”桂冠的消息刷爆朋友圈。除了369亿元估值以外,笔者更关心的是,神州专车为什么选择国内资本市场。
停止补贴 离盈利更近
在笔者看来,神州专车选择国内,首先是比起美股强调成长空间,国内资本市场更务实地强调盈利性,这更有利于突出神州的差异化优势。虽然说“一切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但互联网公司现在却有“太早赚钱是可耻的”的趋势,这也是美股更认可的价值观。虽然说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亏损补贴是教育用户习惯的一个有效手段,但专车市场实际上已经过了教育习惯的阶段,当习惯养成了,停止亏损、停止补贴,该如何盈利,更应该是目前专车企业所考虑的问题。神州经过疯狂的一年“充一百送一百”达到一定用户规模后,开始通过规模效应来逐步实现正向盈利。
神州专车离盈利更近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其自有司机自营车辆的模式决定其成本更加标准固定,这有利于其模式复制,进入新的城市时提前估量其盈利可能性;其次其树立的“安全高端”形象更受商务人群的青睐,而这部分用户并不是价格敏感型。停止补贴,对神州专车的供给端与需求端造成的冲击并不明显。
不同的平台逻辑
与此同时,神州专车的故事更有利于国内投资用户的理解。神州、滴滴、uber都在讲平台,但平台逻辑并不同,滴滴基于其用户规模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uber基于其司机打造“点对点的服务平台”,叠加外卖、快递等互联网服务;神州则是基于车辆生命周期打造“汽车生态圈”,覆盖租车、专车、交易乃至后续的车后市场服务等产业链。
在国内信用体系并不健全,“人”不一定是一个稳定的生产要素;同时,不管司机乘客,最大的群众占比依然是价格敏感型,这注定其模式势必在低客单价徘徊。而神州基于车辆生命周期的模式,则更容易清晰计算其每个阶段的生产力。换句话说,用1万块补贴了1000个用户,当补贴结束后可能有500名用户流失;用1万块买了一台车,这个车就可以一直循环使用,并最后以二手车交易形式回收部分残值。
对国内资本号召力更重要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美股市场对于国际化品牌形象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滴滴、uber等企业选择美元基金的原因。但神州则是一个相对重的模式,扩张速度没那么快,目前首要任务是在国内市场把模式运转得更加成熟,总结与乘客关系、与司机关系、与政府关系更多的运营经验才有利于向国外复制,换句话说,国际品牌背书对现阶段的神州专车意义并不明显,反而是国内的资本号召力更为重要。比如今年3月,神州获得了光大银行旗下光大融资租赁200亿授信额度,登陆新三板更有利于提高神州专车在国内的融资能力。
注:文章转载于亿邦动力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